

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55年,原為國家機械工業部直屬的科技開發型一類研究所,是我國唯一專業從事全國電動工具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科研機構,是全國電動工具行業技術歸口研究所,是國家電動工具標準體系的主要制修訂單位。主要從事電氣器具及附件、智能裝配技術、新能源鋰電池系統、特種電源技術、岸電裝備、微電網儲能技術、智能負載測試、電氣絕緣材料、特種電工測試儀器設備、電磁兼容測量和試驗儀器設備、技術標準制定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工作,是集科研、生產、標準、檢測、計量、行業管理與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
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創建于1955年,原屬國家機械工業部
在機械工業部的支持下,投資建設了上海電工技術交流中心(公司現辦公地址);
由上海市國資委管理
更名為“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
總部搬遷至桂箐路19號
西藏嘉天羊易光儲電站
成功應用于北控集團西藏嘉天羊易光儲電站,系統規模30MWp光伏系統,20MWh并網儲能系統;全球海拔最高(4800米)的大型并網光儲項目;中國最大的并網商業運行儲能項目;實現18臺PCS電壓源并聯運行,突破國內技術極限;毫秒級靈活響應,受控移峰調頻,平抑新能源發電波動,保障電網安全平穩運行。
查看更多>>電動工具
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開發中心是專業研發電動工具產品,為電動工具產品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和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提供技術支持的科研部門。同時科技開發中心自主研發團隊面向全國電動工具行業廠,提供前瞻性和適用性的技術開發和解決方案
查看更多>>大型換向器超速試驗機
本裝置是為了考核換向器的材料強度,耐熱性能和高速離心力作用下的變形等質量指針設計制造的,廣泛應用與電動工具、汽車電機、家用電器和微電機行業,廣泛應用于整機廠的換向器驗收以及以及科研單位大專院??蒲兄?,更是換向器生產廠家不可缺少的檢測設備。
查看更多>>計量測試中心
1993年,機械工業第十計量測試中心站成立,初期開展高壓電容電橋、高阻計、微歐計、四探針測試儀、表面電位計、高壓電容、沖擊耐壓儀和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電阻表等9項計量校準,主要服務對象為特種電工儀器行業。 2016年1月正式更名為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計量測試中心,發展至今形成了包括長度、力學、轉速、溫度、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聲學等八大類及安全工器具等150多項的校準和測試能力。 進入2018年中期,步入快速發展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逐步發展化工類校準項目,CNAS認可能力達到178項,預計年底突破200項計量校準能力。
查看更多>>中認尚動(上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中認尚動(上海)檢測技術公司是上海電動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綜合性、多功能的檢驗檢測服務機構,由原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華東實驗室和上海電氣器具檢測所共同組建而成。
查看更多>>智能負載測試
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綜合智能負載測試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制造、銷售、租賃、測試技術服務等負載測試整體解決方案,開發研制的最先進的智能干式負載綜合測試產品,可測試目前所有中低壓閉環微電網電氣系統及機組、UPS,取得了國內唯一的產品試驗證書及型式試驗認可證書(中國船級社)的型式試驗軍標、民標認證證書,成功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空白。
查看更多>>全國電動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全國電動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68)是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的機構,成立于1985年,現為第七屆。秘書處掛靠單位是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電動工具》
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電工技術性期刊《電動工具》是我國電動工具行業中唯一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期刊。編輯部日常工作由行業管理部負責。期刊以“促進科學技術與產業經濟結合”為宗旨,集權威性、理論性與專業性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致力于宣傳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為推動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查看更多>>中共十九大開幕,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報告全文)
10月18日上午9:00,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以下為報告全文。
查看更多>>電動所集團召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
7月21日下午,電動所集團召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電動所集團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成員以及本部黨群部門以及工團組織負責人參加會議。
查看更多>>電動所團委組織青年團員參加“四史”微電影團課
為進一步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增強區域化團建共建單位間交流合作。近日,電動所團委組織青年團員參加了由湖南街道團工委牽頭組織的“四史”微電影主題團課。
查看更多>>習近平: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習近平: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
發布時間:2018.11.14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下午就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舉行第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這就是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的道理所在。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
中央組織部臧安民就這個問題作了講解,并談了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強調,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命題,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今天,我們以這個題目進行集體學習,目的是深化對黨的政治建設的認識,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并以此慶祝黨的97歲生日。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范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反腐懲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習近平強調,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把全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就是要推動全黨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黨的政治方向的行為,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就是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守正確政治方向的堅強戰斗堡壘,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不移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要建立健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引導全黨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習近平強調,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要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上,用在破難題、克難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
習近平指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把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重要著力點,突出政治標準。要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讓黨員、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經常接受政治體檢,增強政治免疫力。要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讓黨所倡導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優良傳統深入黨員、干部思想和心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
習近平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模范。要扎緊制度的籬笆,發揮巡視利劍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
習近平強調,黨的政治建設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上就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上海市桂箐路19號(200233)
021-6433-5270
下屬機構
行業職能機構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
全國電動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全國電器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器具開關分委會
能源行業岸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岸電電氣設備分技術委員會